2007年铅价
正当我国蓄电池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之时,2007年铅价一路狂涨。 推动铅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下降。2007年,国际市场铅产量下降,同年上半年我国的铅产量也仅同比增长3.48%%,而8月份铅产量为19.52万吨,同比下降1.5%%。
铅短缺直接导致铅价快速上涨,并很快影响到产业链下游——蓄电池行业。2007年8月,ST渝万里发布停产公告称,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原材料组织困难,致使开工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停产。
铅价还在继续攀升,并在去年10月中旬再次创下新高:伦敦期铅创下近3850美元的历史高点,上海现货1号铅价格则在26500元/吨的高位,较8月底的23237元/吨再次上涨14%。
时间进入2007年12月,一切都像是在做梦。短短两个星期,国际市场LME铅价下跌超过600美元/吨,下跌幅度超过20%%。国内铅价也紧随其后,从12月初的22000元/吨,到12月14日已跌至19100元/吨,两周下跌近3000元/吨,跌幅超过13%%。此次铅价的快速“泻洪”,令国内蓄电池企业猝不及防。
据了解,2007年铅价等国铅库存不断上升,需求趋缓,加之受2008年澳大利亚Magellan矿山将重启消息的鼓舞,导致铅价急速下滑,加之高价铅对于下游消费的抑制也使国内需求减弱,在国际铅价大跌之际,国内铅价不可避免地搭上这趟“过山车”,而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效应,也迫使国内蓄电池企业被拉上同一趟车,共同经历从高峰到谷底的急速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