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网10月22日讯】“这是我们的3D打印镁金属丝,这是航空用的镁合金3D打印件……这些成果都是世界领先的!”10月14日,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凡宏十分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团队研发的高强韧镁合金样品。
随着这些高强韧镁合金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教授的“镁”梦也正在成真。
今年3月,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落地西安。研究院将借助陕西的科技资源优势,解决目前高强韧镁合金3D打印技术的瓶颈,并与陕西省镁产业的发展形成合力,促进高强韧镁合金领域的研究和技术走在中国和世界的前列。
解决高强韧镁合金3D打印技术瓶颈,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是丹·谢赫特曼教授的梦想。高强韧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是世界各国争先布局研发的战略性新材料。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是我省第一家在自然科学领域成立的诺贝尔奖研究院,由丹·谢赫特曼教授团队、西安理工大学与西安创始人众创空间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丹·谢赫特曼教授的项目能够落地,关键在于陕西打出的两张牌:
第一张是情谊牌。
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后,曾凡宏受西安市科技局委托,要想办法让诺奖得主等高端人才资源在西安“留下点什么”。彼时,成功投资孵化过多个项目的曾凡宏刚刚担任西安创始人众创空间有限公司董事长,并被聘为Founders Space美国硅谷总部创业导师,在顶尖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创业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就意识到西安真的要在‘硬科技’领域做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了!”于是,曾凡宏开始在自己的资源库里筛选。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几位诺奖得主身上,丹·谢赫特曼就是其中一位。
无巧不成书。很快,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曾凡宏见到了丹·谢赫特曼。当得知他来自西安,丹·谢赫特曼兴奋地表示,“One of my students is from Xi'an Technology University”,并应诺北京的会议结束后来西安考察。
这个信息也让曾凡宏很兴奋。他立刻让人跟西安科技大学联系,希望尽快找到这位学生。然而,多方打听却没有结果。几天后,当他们在西安见面时,才发现丹·谢赫特曼的学生竟是西安理工大学的徐春杰教授。
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的陪同下,丹·谢赫特曼在西安高新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尽管他对“硬科技”的概念以及西安高新区的创业环境大加赞赏,但始终没有流露出要落地的意思。
2018年9月,丹·谢赫特曼应邀来到西安理工大学,参加Founders Space第三期“硅谷直通车”。这一次,丹·谢赫特曼被聘为西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双方约定在开发快速凝固、高强韧镁合金新型材料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并为生物医学、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然而,原本以为顺风顺水的合作又出现了“意外”。
2018年10月27日,曾凡宏和徐春杰教授分别收到了丹·谢赫特曼发来的致歉信息,表示他的产业化项目将落地青岛。收到这个短信后,曾凡宏、徐春杰立即向西安理工大学主要领导汇报,并和李占斌副校长一起连夜飞往青岛,极力劝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诚意终于打动了丹·谢赫特曼。当无比沮丧地返回西安后,他们却意外地收到了老先生准备再次来西安的短信。
原来,丹·谢赫特曼决定落地西安,除了与曾凡宏、徐春杰的友情、师生情外,更是从他们的态度中,看到了陕西依托资源禀赋推动“硬科技”产业发展的决心。
这就是第二张牌——资源牌。
我国镁资源丰富,总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中我省镁资源总储量约占全国60%以上,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镁生产供应基地。同时,陕西新材料领域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拥有诸多世界级的研究成果和高水平人才。近年来,陕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尤其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优势凸显,正在成为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聚集的高地。
合作达成后,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我们是典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由研究院和产业公司两部分组成,其中谢赫特曼教授团队和西安理工大学徐春杰教授团队负责基础科学及应用研究,产业化公司负责市场、管理、资本,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无缝对接,是‘专家、高校、资本’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曾凡宏介绍。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经研发出30余种用于3D打印的高强韧镁合金材料,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并与国内多家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同时,团队在生物医学、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强韧镁合金新型材料应用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随着更多研究的突破和产业化的推进,我们有信心抢占这一领域的‘制高点’,为陕西转型升级作出贡献!”曾凡宏表示。
(文章来源:36氪陕西的朋友们)